一、活动目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结合学校实际,特举办“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培训、责任强化、制度梳理、文化建设、隐患排查等措施,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提升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师生抓好实验室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二、活动主题
弘扬“生命至上”思想 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三、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四、活动主要内容
1.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题讲座
时间:11月12日14:30
参加人员:各学院分管实验室安全的领导、实验岗位人员、实验室安全负责人。
地点:主会场设在武汉校区学术报告厅,武汉校区相关学院在主会场参加;荆州校区各学院设立分会场同步线上参加。
2.推进实验室安全学习考核准入
时间:11月1日-11月30日
组织所有新生在进入实验室前,线上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承诺书》,并完成基础安全考核。考试内容包含通识类安全、用电安全及新生安全知识等3类,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实验室基础安全考核》证书,允许进入Ⅳ级实验室。如需进入安全等级为Ⅰ-Ⅲ级的实验室,还需完成相应时长的安全教育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
操作方式:打开网址(https://cdlab.yangtzeu.edu.cn),按“用户登录”-“个人中心”-“安全准入”进入。建议考试前先学习,考试开启时,提示要求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签订后即可开始考试。(考试时长70分钟,有3次考试机会,90分以上算合格)
3.完善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体系
时间:11月1日-11月30日
(1)完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学院应通过正式发文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的名单和职责,如人员有变动,需及时更新并公布;对调整实验室用房负责人、新进教师进入实验室等情况,院系要重新签订责任书,将实验房间安全责任到个人。(统计材料见附件1)
(2)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规程
结合学科特点,系统梳理并更新现有管理制度,重点完善实验室准入管理、安全检查及各专项安全管理办法,确保制度体系科学严谨、执行有力;在此基础上,要系统制定各类专项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涵盖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危险实验与化工工艺,放射性装置,高处作业,以及重要仪器、大型设备与高功率设备等,确保每类设备或每项操作均具备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其中危险性高的设备或实验应有相关的安保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所有修订后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均应以清晰醒目、易于辨识的方式悬挂或张贴于实验室显著位置,便于师生随时查阅并严格遵照执行。(统计材料见附件2)
(3)加强实验室安全日常教育
各学院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以实验室安全为主线,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也可创新教育形式,如编制《学院实验室安全手册》、开展知识竞赛、设计安全海报或拍摄情景剧等,构建富有特色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让安全意识在师生中入脑、入耳、入心。
鼓励高风险实验室较多的学院联系学校保卫处或外请专业机构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4)完善实验室安全警示标识
涉及危险源的实验场所,须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各学院要依据各自实验室的风险点,增设或更新更加清晰、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标识内容易于理解,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强化实验室安全排查整改
时间:11月25日-11月30日
学院书记、院长是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指导分管领导开展相关工作,严格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自纠,建立隐患台账,深度排查并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五、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将安全教育、学生承诺书签订和基础安全考核、安全责任和制度体系完善、安全文化营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2.各学院要制定本院“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计划,确保安全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3.各学院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文化建设之一,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平台与实验室管理处将对各学院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活动结束后,请各学院于11月底向平台与实验室管理处提交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新闻链接(活动图片不少于3张),同时上交附件1和附件2盖章PDF版本。
平台与实验室管理处
2025年10月30日





